 |
7 對供配電的安全要求 7.1對于TT系統低壓配電網,應采用帶有保護接地干線的三相五線制。 7.2對于TN系統低壓配電網,應采用TN-S系統。 8 對車間布置的安全要求 8.1一次性打火機燃料灌注車間 8.1.1敞開式注氣焊接車間 8.1.1.1超聲波注氣焊接機、控制柜(包括高頻電流發生器)、燃氣制冷機、燃氣供應系統應分別布置在注氣間、控制室、制冷間、供氣間內。 8.1.1.2超聲波注氣焊接機應縱向排列安裝在排風地溝上面,排列間距應不小于2m,與墻壁間距應不小于1.5m。超聲波注氣焊接機工作場地應寬敞,便于操作和存放零部件。檢漏水槽可布置在超聲波注氣焊接機出料口的下面,也可布在檢驗臺上。注氣間通道應暢通,主通道寬度應不小于2.5m。 8.1.1.3控制柜應縱向排列布置,排列間距應不小于1m,與墻壁間距應不小于0.8m??刂剖覒稍锿L。 8.1.1.4燃氣制冷機應縱向排列安裝,排列間距應不小于2m,與墻壁間距應不小于1.5m。制冷機工作場地應寬敞、便于操作,通風良好。制冷間通道應暢通,主通道寬度應不小于2.5m。 8.1.1.5燃氣供應系統有三種方案可供選擇: a) 瓶組供氣系統:瓶組(常用50kg瓶)應均勻地排列在供氣間的排風地溝上面。瓶組數量應保證24h連續生產的用氣量。每個氣瓶通過高壓膠管與供氣干管連接,供氣干管經分水過濾器后與制冷機輸入管連接。 b) 小型貯罐供氣系統 容量在2m3以下的貯罐應安裝在供氣間的排風地溝上面。由氣瓶向貯罐泵入液化燃氣。貯罐供氣管經分水過濾器后與制冷機輸入管連接。 c) 大型貯罐供氣系統 容量在10m3以上的貯罐應布置在靠近燃料灌注車間的廠區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和煙囪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側的邊緣地區。大型貯罐的結構、管路、附屬設施應符合有關規范的規定。 8.1.2密閉式注氣車間 8.1.2.1密閉式注氣機與燃氣供應系統應分別布置在注氣間與供氣間內。 8.1.2.2密閉式注氣機應縱向排列安裝在排風地溝上面,排列間距應不小于1.2m,與墻壁間距應不小于1m。注氣機工作場地應寬敞,便于操作和存放零部件。檢漏水槽布置在檢驗臺上。注氣間通道應暢通,主通道寬度應不小于2.5m。 8.2金屬打火機充氣車間 采用小型丁烷氣瓶(如380mL氣瓶)直接給金屬打火機充氣的工作臺宜分散布置,工作場地應寬敞,通道應暢通,不留U型走道,主通道寬度應不小于2.5m。 8.3組裝車間 8.3.1一次性打火機組裝車間 8.3.1.1調火工序應與其他組裝工序隔離,單獨布置在調火車間內。 8.3.1.2出氣閥;注氣閥和上蓋部件的組裝流水線應單獨布置在清潔、防塵的廠房內。 8.3.1.3不宜在多層生產廠房的上層布置調火工序和灌注燃料后部工序的組裝流水線。 8.3.1.4組裝車間通道應暢通、主通道寬度應不小于3m,工段之間通道寬度應不小于2.5m,流水線之間通道寬度應不小于2m,工藝設備之間通道寬度應不小于1.5m。 8.3.2金屬打火機組裝車間 8.3.2.1組裝工作臺宜分散布置,工作場地應寬敞,通道應暢通、不留U型走道,主通道寬度應不小于2.5m。 8.3.2.2調火工序應與其他組裝工序隔離。調火工序布置的安全要求與8.3.2.1相同。 8.3.3汽油打火機組裝車間 汽油打火機組裝車間布置的安全要求與8.3.2.1相同。 8.4零件加工車間 8.4.1塑料注射成型車間 塑料注射成型車間的布置應符合QB1532的規定。 8.4.2有色金屬壓鑄車間 8.4.2.1壓鑄機、輔機和其他工藝設備,最大工作范圍的邊緣距建筑物的墻壁和支柱至少為1m,這個工作范圍不包括工位器具,模具,箱柜、掛物架和類似可移動的物體。 8.4.2.2壓鑄機組應縱向排列安裝,排列間距應不小于2m,車間通道應暢通,主通道寬度應不小于2.5m。 8.4.2.3布置壓鑄機組時應留有充足的加料和取件空間,設備工作場地應寬敞和便于存放材料,成品和廢料。 8.4.3沖壓車間 沖壓車間的布置應符合GB/T8176的規定。 8.4.4機械加工車間 8.4.4.1機械加工車間的布置應符合JBJ18的要求。 8.4.4.2布置機床時應設置防護擋板,并應防止操作工人受日光直射而產生目眩。 8.4.4.3機床工作場地應寬敞,便于搬運毛坯、半成品、成品及清理金屬切屑。 8.4.4.4車間應設置安全通道,使人員及車輛行駛暢通無阻。 8.5消防設施 所有車間應根據消防法規的要求配置消防器材,并應根據GBJ140的規定配置滅火器。 9 對作業環境的安全要求 9.1一般要求 打火機的生產過程應符合GB12801的要求。企業應為勞動者創造和提供在生理和心理上的良好作業環境,即車間的溫度,通風、照度、振動和噪聲等應符合勞動衛生要求。 9.2溫度 車間內作業地點空氣溫度應符合有關規范的要求,夏季不應超過32℃,冬季不應低于15℃。調火車間的溫度應控制在23℃±2℃范圍內。 9.3通風 室內作業地點應有良好的空氣循環,應根據各車間實際情況采取不同措施,如:自然通風、局部送風、局部排風、全面換氣。 9.4照度 車間工作空間應有良好的照度,照度值應符合GB/T13379的規定。組裝流水線的工作地、超聲波注氣焊接機的旋轉工作臺、專用工藝設備的工作臺、塑料注射成型機的模具分型面、壓鑄機的模具分型面、定量澆注機的工作面、取件機械手的工作空間、壓力機的沖模工作面、金屬切削機床的工作面,其照度值均不應低于500lx;所有設備控制按鈕的照度值不應低于300lx;一般工作面不應低于150lx。 9.5振動與噪聲 車間噪聲級應符合GBJ87的要求,振動級應符合GB10434、GB/T13442和JB/T6056的要求。設備運轉時的噪聲值不應超過80dB。噪聲級超過85 dB的工作場所應采取措施加以改造。 9.6人機工程 流水線的作業和設備的操作都應符合人機工程學和生理學的要求。操作者的工作空間應符合GB/T13547和JB/Z308的要求。操作者應舒適地坐或立或坐立交替地操作設備或進行組裝作業。設備或流水線上的信息顯示裝置及其安裝位置應符合JB/T5062的規定。 9.7工作地面 車間的工作地面和通道應平整、堅固、耐磨、防滑,并應符合GBJ37的要求。工作地面和通道應保持整潔,不允許有油液和水存在。經常有液體的地面,不應滲水,并坡向排泄系統。 10 對打火機生產工藝的安全要求 10.1一次性打火機燃料灌注工藝 10.1.1敞開式注氣焊接工藝 10.1.1.1燃氣制冷溫度應控制在-55℃~-60℃范圍內。防止塑料氣箱冷脆化,不宜低于-60℃。 10.1.1.2注氣量應控制在氣箱部件有效容積的80%~85%范圍內。 10.1.1.3氣箱在注氣焊接之前,應進行預冷卻處理,以降低氣箱與液態燃氣的溫差,減少液態燃氣的蒸發量。 10.1.2密閉式注氣工藝 10.1.2.1液化燃氣經分水過濾后應采用氣動輸送泵輸送到密閉式注氣機。 10.1.2.2應通過注氣閥或專門注氣結構向氣箱部件注氣。不宜用出氣閥注氣,以防損傷泡棉墊和注氣時漏氣。 10.1.2.3注氣量應控制在氣箱部件有效容積的80%~85%范圍內。 10.2組裝工藝 10.2.1所有銅零件均應倒純、清洗后再組裝。 10.2.2按工藝流程布置組裝流水線時,應符合安全生產和作業環境良好的要求,并應盡量采用機械化裝置,以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 10.2.3一次性打火機一次調火不應使用長燃明火作為點火源,應采用脈沖點火器。 10.2.4使用電磁振動裝料器時,應考慮減振、防噪措施。 10.2.5使用油壓機、氣壓機壓裝零件時,應加裝保護裝置。 10.3零件加工工藝 10.3.1塑料注射成型工藝 10.3.1.1制定塑料注射成型工藝時,應包括:工藝流程、操作程序、工藝條件、安全保護措施。沒有安全保護措施內容的注射工藝不允許使用。 10.3.1.2不允許使用高溫低壓注射成型工藝,以防塑料降解影響零件質量。 10.3.1.3下腳料、再生料應按工藝配方的規定使用。 10.3.1.4模具與注射機不匹配時,不允許配套使用。 10.3.1.5不允許使用有故障的注射機和報廢的模具。 [ 點擊數:] [打印本網頁] [關閉本窗口] |
|
 |